集体申报热潮再现 指数基金需避免过度同质化竞争
发布时间:2024-03-20 12:32阅读:245
继中证A50ETF热潮之后,近日,又现多家基金公司集体申报同一指数产品的现象。数据显示,平安基金、万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于日前上报的上证科创板100ETF募集申请注册材料已获接收。据悉,这已是市场第三批集体申报的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。业内人士分析,科创100指数的高弹性和高科技含量等特征,或是吸引众多基金公司纷纷入场布局的重要原因。
多家基金公司入场
证监会网站显示,日前,平安基金、万家基金、中信保诚基金、浦银安盛基金四家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,相关材料已获接收。其中,平安基金上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基金,另外三家基金公司则纷纷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基金。
这已经是市场第三批集体申报的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。不过,与前两批基金均为挂钩指数的ETF产品所不同,此批基金不再“卷”ETF赛道,而是回归普通指数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。
据悉,早在2023年,市场就曾两度出现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产品的热潮。2023年8月11日,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发布后仅3天时间,就有博时基金、鹏华基金、银华基金、国泰基金四家基金公司申报首批产品。随后仅一个多月时间,又有华夏基金、易方达基金、华泰柏瑞基金、南方基金四大头部基金公司集体申报上证科创板100ETF。2023年11月之后,除了南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外,其余六家基金公司还陆续成立旗下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3月15日,目前已成立的挂钩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的产品中,首批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整体居前,四只产品规模均超20亿元。博时上证科创100ETF和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分别为65.61亿元、57.13亿元,位居同类指数基金规模前两位。第二批成立的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规模紧随其后,为51.21亿元。其余基金规模均不足10亿元。
温馨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。